全国服务热线:010-68665555
企业邮箱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考察国家秸秆产业联盟
来源: | 作者:jewelry-60 | 发布时间: 2021-03-02 | 271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秸秆产业发展联盟瞄准秸秆综合利用前沿科技,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洽谈,共同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
       国家秸秆产业发展联盟瞄准秸秆综合利用前沿科技,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洽谈,共同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岳国君莅临国家秸秆产业联盟,与彭飞理事长深度交流秸秆产业化发展,并参观考察“秸秆制造”绿色环保产品体验店。
       彭飞理事长表示:“国家秸秆产业发展联盟高度重视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成立中关村秸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北京秸秆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力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培养领先创新人才。目前秸秆控股集团已经与全国63所大学、科研机构深入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秸秆综合利用校企合作积累经验。”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首席科学家兼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院士常年专注于秸秆生物质燃料乙醇研究、开发。他指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燃料乙醇是重点产品,其年产量已达到7705万吨,而美国的玉米乙醇技术则代表着目前国际最先进水平。通过分析2016年各国GDP以及家庭收入,发现燃料乙醇对多个行业和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国君院士同时也指出,燃料乙醇是解决我国“问题粮食”的唯一实现途径。此外,岳国君院士还指出技术创新是始终追求的目标,浓醪发酵是下一步需要重点推行的技术,而中国当前面临的难题主要为管线布局不合理、物料含杂质量多、酶制剂降粘效果差等。
       岳国君院士,生物与发酵专家,现任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首席科学家兼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攻克净能量为负的难题,实现净能量为正,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乙醇成套技术,最早建成国内燃料乙醇生产工业装置;率先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以木薯为原料的非粮燃料乙醇装置,并采用自有技术对粮食燃料乙醇装置进行非粮技术改造;组建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致力燃料乙醇基础应用研究,为发展我国生物液体燃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飞理事长希望未来和岳国君院士在秸秆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开发、研究和市场化应用中加强合作,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秸秆生物质燃料乙醇替代汽油的有关政策,加大这一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